【读城】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城与馆的新生

2-1

鸟瞰重庆中心城区,长江与嘉陵江汇流,交拥而成舌形的渝中半岛。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新馆就坐落于半岛的正对面,隔岸以望朝天门喻意重庆扬帆的来福士、江北嘴文化地标重庆大剧院,目之所及,是城市天际线的高楼巍峨,大河汤汤,气韵阔达。

她在对岸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看她。

承担“城市会客厅”功能的重庆市规划展览馆,紧邻长嘉汇购物公园、弹子石老街、龙门浩老街、米市老街、慈云寺、重庆故宫文物南迁博物馆……她的诞生,与城市更新息息相关。

从闲置车库到城市客厅

百年南滨路,半部重庆史。

重庆三分之二的开埠时期老建筑,以及见证了抗战烽烟、庇护过大量文物的安达森洋行,传递党的声音、陪伴了重庆解放的《挺进报》旧址,都在这条三千米长的南滨路上。这条路“老”,却也“新”。小街曲折陡峭,收纳老重庆记忆;滨江地段从历史上的小河滩变成了洋人街、美食街,又从美食街发展为购物街、文化街,每次改变,都是城市的新探索。

随着弹子石、龙门浩、米市等老街区的历史底蕴被重新挖掘,原有城市肌理得到妥善保护,老建筑主体也被加固,功能不断更新。此时,长嘉汇购物公园旁的一处废旧车库,显然已与周围设施格格不入,它不仅无法为市民带来方便,还白白荒废了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

2019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决策,将原有闲置车库改建为城市规划展览馆,打造具有城市会客厅功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赏得了风景”的最美展馆。2020年,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建筑改造概念性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团队的“起”字意向设计方案被采用。方案突出“绿色、环保、低碳、智能化”理念,建筑外立面依山势层层叠高,以草书“起”字意向表现城市“奋起”之义,又以“互”字意向展现重庆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开放气度,传达出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与城市同行,与观者互动的邀请。同时,建筑景观协调融入“两江四岸”核心区山水城市风貌之中,与对岸朝天门来福士、江北嘴大剧院共同构成新的地标建筑群组。

400天建设。从纸上运墨、精密计算到每一条钢梁吊装、每一块铝板封盖;从设计师、建筑工人、布展团队日夜精雕细琢,到外部环境整治、设施设备安装、各项系统调试,南滨路131号的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新馆,已经揭开神秘面纱。

2-2

规划展览馆外观像一个草书“起”字。在展览馆透明的“内胆”和丝带般的外立面之间,还有一条“山城步道”曲径通幽。

一站阅尽千年城事

每座城市规划展览馆,都是一个记录者兼开创者,她用立体、生动的方式书写城市,又用无数关于未来的畅想,引导人们思考探索,迸出灵感火花。

重庆这一座,也不例外。

站在弹子石广场,抬头望向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建筑银白色的外立面轻盈、柔顺,像一条波光闪闪的小河从山坡上曲折流下,亦像重庆常见的爬坡小道,蜿蜒别致。再走近些,不规则曲面铝板组成的幕墙和通透明亮的“内胆”之间,还有一条连通内外的特殊媒介——“山城步道”。常青灌木、绿茵草地呈优美线形穿插其中,模糊了内部展馆与城市的界限,使整体建筑感官柔化、灵动、开放,自然生趣十足。行走其间,夏季可免曝晒,冬季可避烈风,光影斑驳,移步换景;再有二、三楼相较宽阔的观景平台,供人们在暖阳煦风里眺望远方,沉心静思。

步入馆内,开启重庆第一“眼”。

左侧球形屏幕,既像一只眼睛,又像一颗蓝色星球,其上,重庆的区位跃然而出——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视线右移,与巨屏中的江水共同延展开的,是一幅漫漫城市画卷:虹桥飞渡,广厦兀立,舸舰争流。与之相对,巨屏下的另一小幕,则光影绰绰,映出百年前的渝城模样,彼时无厦无桥,仅一湾江水贯穿时空,从古时流至今日,见证重庆的沧桑巨变。

如此一眼,我们翻过了城市的序章。

2-3.jpg

序厅内的球形屏幕,既像一只“眼睛”,又像一颗蔚蓝星球。

所有关于城市的描摹,皆基于自然本底的绢帛,重庆的城事也离不开她与地理现实的磋磨融合。有别于其它规划馆从建城史到规划蓝图的布展方式,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以“自然山水”作为第一篇章,以此溯源大地史诗。进入二楼,跟随墙上的地质剖面图,从中国的“第一级阶梯”缓步迈下,跨过高原、山地、盆地,又在琴弦般排列的山川沟壑中找到它。重庆因其地质构造、山水格局和地理方位的独特性被称为地理枢纽。随着步履深入,我们右手携着高山深谷峻秀风光,左手掠过碧秀渝水、脉脉温泉,在幽绿深邃的通道中,与这片土地上的精灵们——多样的动物、植物相遇。

天生重庆,山水灵动,资源异禀。重庆地名中的滩、湾、沟、溪无不与自然地理紧密勾连,而城市营造更离不开天然的山形水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建起了依山的古城池与临水的吊脚楼,城市雏形与自然地貌相得益彰。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灵山秀水点染诗人性情,在历史中留下闪烁不熄的光点。当人们经过无数木质曲面排列相叠而成的“时光长廊”,阅读灿若繁星的山水诗篇,再落足“历史文化名城”展厅中,恍若穿越。古渝州缓缓打开画卷。

历经战火烽烟,四次筑城,数次移民,重庆逐渐形成她的城市性格——坚柔并存。它是抗战时期的“战略大后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工商重镇”,更因有对历史的尊重、有怀旧的柔情而存续着无数历史遗珍。展厅用沙盘重现了钓鱼城遗址、古渝州风光。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重庆大礼堂、湖广会馆、清代四合院等历史建筑则用木质模型一一还原。展厅更在吊顶、造景细节上下足功夫:流线型吊顶模拟微波荡漾的江面,将空间变得轻灵生动;公共休息区则以梁柱榫卯、荣昌夏布隔出,古意隽雅。

不过,讲好历史,仅用模型、文字,未免枯燥。展馆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重庆历史全景影院与“最重庆”复原中庭。

重庆历史全景影院,基于多通道视景同步技术和立体显示技术,为观者营造一个六面覆盖LED屏的立方体投影展示空间。在这个主题空间内,人们可以完全沉浸在立体画面中,获得身临其境的三维视听感受和自由的交互感受。5分钟的重庆历史主题影片,用超高清三维动画,带我们回到两百万年前的巫山龙骨坡,开启一段穿越时空之旅。山林中,早期人类茹毛饮血;勇猛刚烈的巴人善耕善战,且歌且舞。战国烽烟四起,巴蔓子将军刎颈护城;三国群雄逐鹿,刘备托孤壮志难酬。再看崖壁上的世俗佛教大足石刻;坚守36年,令“上帝折鞭”的合川钓鱼城。近现代的重庆,风起云涌,辛亥革命中有重庆蜀军政府,白色恐怖下有中共中央南方局......精密编排的历史脉络,恢宏大气的镜头语言,让观众置身这场历史文化盛宴,不经感叹:三千年弹指一挥间。

2-4

规划馆中可见图文展示、地理模型、建筑模型、全息影院等多种展陈方式。

重庆人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个性,凝聚在各个时代的代表人物身上,他们的名字在可触屏围出的“红色档案室”中被一一点亮。规划馆为重庆的抗日英雄、红岩英烈、时代英模立文作传。当触碰“书脊”上的任何一个名字,会即刻被带回他的人生故事里;而此时的我们,像极了穿越时空的隐形者,静静陪同他们历经跌宕、坚持信仰,又在画面熄灭时,揩去心中万千感慨。

展馆中庭,纵贯三层,选取重庆地区特有的穿斗结构吊脚楼为建筑形式,模拟“依山而建,陡壁悬挑”的建筑外观;“窗户”内,是重庆市民日常生活的相貌,鲜活、生动。青石堆砌的城门,盘根错节的黄桷树,几把竹椅围出一个“龙门阵”,呼应着重庆独有的地貌和人文情景;山城步道、层层石梯,串联起上下半城,反映了重庆人爬坡上坎、乐观向上的生存状态。当“告一哈烧烤”“巴适老火锅”“梯坎豆花饭”等方言招牌一亮,“老重庆”们都不禁感叹:“勒是雾都!”城市的温暖烟火、市井喧杂,无出其右。

2-5.jpg

“最重庆”复原中庭。

这些听似神奇,看似“天马行空”的布置,正是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利用前沿科技,述说这座城市往昔历史、今朝现实的方式。她述说着:城市不是钢筋混凝土凑成的生硬存在,而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哪怕是与重庆“朝夕相处”的你们,也能从馆中发现自己并未留意的、与城共生的故事。

诚如前文所言,规划展览馆是记录者,也是开创者,在她的使命中,解读历史是为了探索未来。

那么,重庆的未来驶向何方?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来到三楼展厅,我们将得到指点与启示。

一朝看遍万般未来

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重庆,要求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并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立足“两点”,建设“两地”,实现“两高”,发挥“三个作用”,是方向要求、发展要求与目标要求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工作的系统性要求、精准性指导和针对性谋划,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的“定盘星”“总依据”“大蓝图”。

2020年1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川渝联动,同向发力。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重庆2035总体规划,蓝图已绘就。

在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三楼,“总规厅”以“走向未来”为主线,分七个篇章重点展示了新时代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详尽内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模型。踏上玻璃栈道,占地763平米,1:7000的主城都市区沙盘,展现了2.87万平方千米的主城都市区山水城市风貌。与主模型灯光连动,互为示意的短片,介绍了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建设情况,展示了8.24万平方千米的大重庆,承载了3000万重庆人希望的大梦想,以及这片土地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大未来。

2-6.jpg

在玻璃走廊上鸟瞰1:7000的重庆主城都市区沙盘,可看到明显呈琴弦状分布的山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国土空间布局、主城都市区、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6个篇章,囊括了国土空间到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到产业布局,综合交通到智慧管理等方方面面,铺陈重庆把蓝图变成现实,把愿景变成实景的谋篇布局。

2-7.jpg

重庆的未来规划尽在展馆中。

2021年的重庆,多了几张城市名片,它们昭示于城市的扉页,是重庆倾力打造的城市形象。这六大名片分别是诠释“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长嘉汇;以“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为建设目标的科学城;构建多式联运“世界中转站”的枢纽港;彰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独特魅力的智慧园;演绎长江与艺术相遇的艺术湾。这六大名片,是示范窗口,是创新中心,是艺术明珠,是现代城市样板。生态治理,岸线修复,补齐设施短板,打造公共空间,升级老旧小区,做靓城市名片正在进行。在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六大名片集体精彩亮相,你能感受到重庆的信心与底气,也能憧憬与它们共生共荣的未来城市生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同样位于三楼的四个展厅,分别围绕“开放”“生态”“生产”“生活”四个主题组织布展。

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大内陆开放力度,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这是重庆的世界眼光,是格局,是胸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重庆的发展路径,是守正,是创新。人民城市为人民,精准有效地做好城乡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相关规划,把重庆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城市,这是重庆的未来生活,是老百姓的期望,也是可触可及的日常。

一切为了人民。增进人民福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品质生活”展厅里的生动图片、详实数据、专业图表,详解重庆市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幸福不等待,撸起袖子加油干,“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重庆式幸福生活扑面而来。

从展读研城到多元平台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是浓缩的巴渝大地,科技手段助力参观者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行天遥看一千河”的梦想。在4D影院,系好安全带,体验“飞越重庆”的紧张刺激,尽揽38个区县的山川风物;到VR影院,坐下来“走”遍巴渝十二景,在“海棠烟雨”中望“洪崖滴翠”;到“李子坝站”,坐穿楼的轻轨,与8D山城撞个满怀;也可以“沉浸山水间”,看光线如何汇成江流,拂手如何扬起“水”波……在这里,看重庆;在这里,认识重庆,读懂重庆,爱上重庆。

2-8

除了看与听,来到规划展览馆的人们可以亲身体验“飞越重庆”的紧张刺激;到VR影院“坐地日行八万里”,观览巴渝十二景……

如果说,展读研城是重庆市规划展览馆的核心职能,那么多元平台的打造将使它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城市远鉴、区县展厅,这里是城市发展的看台;资讯发布、多元问政,这里搭建市民参与规划的桥梁。作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它的身上深深烙印着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文化符号:沙龙讲座、学术研讨、流动展览、实地研学、志愿者服务,不断增加的活动内容,不断变换的活动形式,不断增强的活动吸引力,助推它成为文化交流大舞台、公众参与主阵地。这样的场馆,来一次怎么够?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焕新而来,源自重庆落实国家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是聚焦城市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的探索实践。从废旧车库到文化设施,避免了拆建高成本投入;经创意化改造,既盘活了存量资产,也实现了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

三千米的南滨路,见证了重庆发展的百年路。它见证重庆在被迫开埠的屈辱后开始近现代化转型,也在城市经济快速跃升中变身热辣鲜活的美食街,如今,它吹呴呼吸,吐故纳新,把厚重的历史以及崭新的未来并排写上封面。

未来的重庆是什么样?元宇宙时代的规划馆是什么样?插上想像的翅膀飞过万水千山,跨过历史现在,穿越“平行时空”,互道一声,原来你还在这里。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焕新出发,为未来而来。

2-9


  •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弹子石广场
  • 电话:023-63730777
  • 邮箱:cqsghzlg2005@163.com

版权所有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

渝ICP备14001723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2400号

技术支持:

瑞秀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