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欢迎进入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

云上展馆

Palm Pavilion

规划馆简介

Online Gallery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南岸区南滨路弹子石广场,是展示宣传重庆的重要窗口之一,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重庆市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主展厅布展面积13000平方米。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利用既有车库更新改造,建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牵头设计,总体呈现“起”字意向,寓意起风景、起征程的奋起之义。室内由“序厅”“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8个主题展区,以及辅助展区组成。

MORE +

序厅位于展馆一层,布展面积650平方米,空间层高7.1米。巨型球幕“重庆之眼”深化展示重庆与世界联系,上下长屏讲述重庆百年变迁故事,以金字红底镌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殷殷嘱托,为重庆各方面工作定调。这里是重庆您的浏览器不支持!展示了重庆的基本市情,城市的简介。殷殷嘱托习总书记十分关心和重视重庆的发展,曾多次来到重庆视察,对重庆提出了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高”“两地”目标,发挥“三个作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自然山水展区位于展馆二层,布展面积400平方米,空间层高3米。突出“不忘本来”主线,强调“亘古山水大地史诗”主题,渐次展开一幕宁静、和谐、美丽“自然本底画卷”。主要分为“地势演变”“地理枢纽”“重庆的山”“重庆的水”“山水胜境”“山水地名”“山水诗歌” 八个篇章。地势演变展示了重庆在漫长的时期里经历了多期次的沉积和地质构造运动,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城重庆。地理枢纽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您的浏览器不支持!展示了重庆山水单元在与全国总体地理格局的关系,从地质构造,山水格局,地理方位,多样生物四个方面展现了重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重庆的山您的浏览器不支持!展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褶皱地貌奇观,平行岭低山区;世界上著名的岩溶地貌景观带,喀斯特中低山区;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巫山阴条岭。这些景色赋予了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独特景观魅力。重庆的水您的浏览器不支持!展示了重庆水系发达,山川河流交错纵横。市域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74条,境内河长691公里的长江干流由江津区石蟆镇入渝,至巫山县培石乡出境,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河长152公里的嘉陵江与境内河长223公里的乌江映带左右,全域5300余条大小江河源起经汇,奔淌出“一干二骨七支”的江河格局。山水胜境展示了重庆的山水景色,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造就了许多的山水胜迹。唐宋成“八景”,清朝时任巴县知县王尔鉴更为“巴渝十二景”等。山水地名展示了重庆山水衍生出的山水地名,地名的命名方式,以及在重庆的分布情况。山水诗歌展示了与山城相关的诗,词,歌等,重庆是著名山城,古代文人墨客多钟情于此,留下了不少描写重庆山水的古诗词。

历史人文展区位于展馆二层南侧,布展面积650平方米,空间层高3米。突出“不忘本来”主线,强化“巴渝渊薮、自古繁华”主题,主要分为“历史沿革”“文化脉络”“四次筑城”“大足石刻”“白鹤梁”“钓鱼城”“开放口岸”“战时首都”“名城荟萃”“镜头中的重庆”“笔尖上的重庆”十一个篇章。

专项规划展区位于展馆二层北侧,布展面积430平方米,空间层高2.7米。重点介绍老百姓身边规划等专业性、体系性、科普性、参与性内容,增强群众参观的获得感、满足感。主要分为“城迹”“山城江城”两个篇章。

总体规划展区位于展馆三层,布展2215平方米,层高4米。突出“走向未来”主线,重点展示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等相关内容,按照“一个总的定位”以及“六个空间布局”逐一展开。主要分为“定位和目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三大空间布局”“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六个篇章。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您的浏览器不支持!高质量发展展区位于展馆三层北侧,布展面积200平方米,空间层高4米。突出“走向未来”主线,强化“蓝色”印象,重点展示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及生态文明时代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相关规划内容。主要分为“制造重镇、智慧名城”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经济中心”“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指标”“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八个篇章。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高品质生活展区位于展馆三层北侧,布展面积150平方米,空间层高4米。重点展示重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有效做好城乡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相关规划,并采用场景复原形式生动展现重庆当下代表性的市井生活场景。主要分为“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八个篇章。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您的浏览器不支持!内陆开放高地展区位于展馆三层北侧,布展面积180平方米,空间层高4米。重点展示重庆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大内陆开放力度,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相关规划布局,按照通道、枢纽、平台、主体四个要素展开。主要分为“开放通道”“开放枢纽”“开放平台”三个篇章。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您的浏览器不支持!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展区位于展馆三层北侧,布展面积510平方米,空间层高3.8米。突出“走向未来”主线,强调“生态”主题,强化“绿色”印象,重点展示重庆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相关的规划内容。主要分为“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系统碳汇”“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四个篇章。

区县特色展区位于展馆一层内侧,布展面积500平方米,空间层高2.6米。归纳各区县重点内容,展示各区县基本情况、规划重点、风土人情等。

序厅
自然山水
历史人文
专项规划
总体规划
高质量发展
高品质生活
内陆开放高地
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区县特色

科普馆简介

Online Gallery

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位于渝北区恒明路1号,地处照母山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建设、重庆市规划展览馆管理,是重庆以自然资源为专题的科普馆,旨在收集、保护、研究并全方位展示重庆本域的地质变迁、古生物演化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矿等概况,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场馆总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中心展厅、地质演化展厅、生命演化展厅、自然资源展厅四大重点展区,通过马门溪龙、普安云阳龙、磨刀溪三峡龙、巴氏大熊猫、袖珍边城鱼等珍稀藏品...

MORE +

位于一楼中心大厅,主要展示有东方巨龙之称的发现于重庆的合川马门溪龙,同时还有白垩纪黄河巨龙、三叠纪鱼龙化石等珍贵展品,展厅后部是以沉积地层和山城步道为主题的梯道,充分凸显重庆特色。合川马门溪龙此展区位于中心展厅,展示有长达24米、背高达3.6米的合川马门溪龙装架,也是重庆目前装架最大的恐龙。马门溪龙化石发现于合川区的大石街道,是我国最大的恐龙之一,也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恐龙之一,有着“东方巨龙”之称。黄河巨龙此展区位于中心展厅,展示有发现于甘肃兰州盆地的黄河巨龙复原装架。白垩纪时期的黄河巨龙,以其臀部宽大和前肢较长为特征,是国内已知最壮的恐龙之一。重庆目前唯一的白垩纪恐龙骨骼化石在黔江有发现,其中就有巨龙类化石。鱼龙此展区位于中心展厅,主要展示了体长达到7米多的三叠纪时期鱼龙化石,该化石发现于云南省富源县。鱼龙出现于约2.4亿年前的三叠纪,约9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它们消失。在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发生的“生物大灭绝”中,地球上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消失,所幸爬行动物并未全部遭遇厄运,残存者继续发展演化,鱼龙就是其中之一,它也成为这时期海洋的霸主。 坡道坡道展区位于中心展厅通往二楼的连接过道处,造型主要以重庆市分布十分广泛的沉积岩地层为原型,形象化地表达了重庆山城山地错落的地质地貌特色。两侧主要展示有渝北鱼化石、似鸟龙装架、驰龙装架等特色展品。

位于一楼中心展厅东侧,以世界地质演化的一颗明珠——瞿塘峡引入,以时间为轴线,通过石头来讲述宇宙、地球和重庆的成长故事。共分为前言、地球往事、曾经沧海、岩石解密、岩石成壤和自然力量6个单元。地球往事地球作为茫茫宇宙中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此后,组成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大系统,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他们的运动及其带来的地貌变迁、生命现象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历史。此展区主要展示了宇宙天体及地球的起源、地球演化、现代地球及近邻等内容,拥有反映星球形成的陨石、中国岩石的祖宗-38亿岁的磁铁矿石英岩等精品展品。板块运动地球表面的主要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的边缘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是发生地震、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及变质作用的主要场所。此展区主要通过实物展品、动感灯箱等展示了板块运动的相关内容,拥有《重庆漂流记》视频等精品展品。重庆海陆变迁重庆地质构造演变大约在8亿年前的新元古代进入稳定阶段,形成统一的扬子陆块基地(属于华南地块),从青白口纪(7.8亿年前)开始,先后经历了陆、冰、海、陆、海、河湖、陆等阶段。此展区以时间为脉络,展示了重庆海陆变迁的过程与历史,拥有重庆海陆变迁等精品展品。古巴蜀湖二亿多年前的“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步隆起成山,四川地台整体抬升,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步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了湖盆。湖水几乎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部,称为“巴蜀湖”。此展区以图文展板、多媒体视频展示了古巴蜀湖大致经历了海洋-湖盆-陆盆的形成过程。重庆万卷书重庆市境内主要发育沉积岩,占市域面积的95%左右,地层出露较齐全,从青白口系至白垩系均有分布,共建立了85个组级单位,其中以重庆地名命名的有20个。此展区将不同时代和环境下形成的重庆岩石顺序叠放,似一页一页的地史书卷进行展出,无声的讲诉着重庆八亿年的地质历史。拥有镇馆之宝之一的重庆万卷书等精品展品。岩石与矿物岩石由矿物组成,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确定的化学组成,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目前地球上已知矿物有四千多种,大多数为固态,含有用矿物并有开采价值的岩石称为矿石。此展区主要介绍矿物的化学组成、矿物七大特性、外形和硬度等内容,拥有最硬的矿物-金刚石等精品展品。沉积岩重庆沉积岩分布较广,占市域面积95%左右。沉积岩是地表和近地表由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往往呈层状产出,沉积岩中往往还保存着我们称之为“化石”的远古生物遗骸和遗迹。此展区主要介绍沉积岩形成原理、类型、颜色等内容,拥有特色展品有造岩矿物、药用矿物、波痕构造等精品展品。岩浆岩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温度一般为700~1200℃)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岩浆岩是三大岩类岩石的主体,占地壳岩石体积的64.7%,是岩浆发育、运动、冷凝固结的产物,根据其作用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重庆岩浆岩极少,主要分布于城口县。此展区主要介绍岩浆岩构造、形态、特色岩石分布等内容,拥有柱状玄武岩等精品展品。变质岩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27%,但重庆变质岩很少,仅分布于城口县、酉阳县和秀山县。此展区主要介绍变质岩形成原理、构造特征、分类等内容。重庆土壤重庆在复杂的地质、地貌、气候等条件下,兼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土壤类型。全市土壤可分为5个土纲、8个亚纲、12个土类、33个亚类、76个土属和177个土种,其中以紫色土、黄壤、水稻土、石灰(岩)土、黄棕壤五大土类为主,超过了重庆国土面积的96%,本次展示了重庆主要分布的12个土类和27个土属。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土壤多为农业耕作土壤,是重庆市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而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要分布者园地、森林地和牧草地土壤,是重庆宝贵的森林、牧草土地资源。此展区主要通过土壤标本、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了重庆的土壤分布、土壤种类、土壤功能等内容,拥有重庆宝贝土壤-紫色土等精品展品。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与外部形态特征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板块运动被认为是出现断裂、褶皱以及引起火山活动和岩石变质等地质作用的内在原因。而来自太阳的热能,引起大气和水不断的运动,在其作用下,使地表受到风化、侵蚀等作用的破坏。地球的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此展区主要展示了重庆和周边省市常见地质作用的类型、原型、影响等内容,拥有褶皱标本等精品展品。长江与三峡展区奔腾不息的长江好比神州大地上的主动脉,她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也是早期人类生存和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行到三峡必有诗”,历代文人对于长江三峡雄奇秀丽的地貌景观赞不绝口。此展区利用立体模型、多媒体音影、文图等形式,带我们回到亿万年前,看看长江和三峡是如何形成。此展区拥有长江溯源模型等精品展品。

位于一楼中心展厅西侧,通过丰富的化石标本、复原装架、场景喷绘,以生命演化历史为轴线,将重庆生命进化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一一呈现。共分为前言、生命起源、脊椎动物的兴起、恐龙时代、兽类崛起、人类征程等6个单元。生命起源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以单细胞的形式在原始海洋中,到今天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生命形态遍布地球每一个角落,生物走过了近40亿年的漫长烟演化之路。千百年来,人类一直不曾放弃对生命起源这个哲学命题、科学难题的探索。此展区展示了宇宙胚种说、米勒实验假说、铁硫世界假说等几种典型的生命起源假说理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早期,海洋里原始生命发生大爆发,各种门一级的生物类群在短时间内大量涌现出来,比如怪诞虫等叶足动物,海葵、水母等腔肠动物,抚仙湖虫、三叶虫、奇虾等原节肢动物和节肢动物,以及昆明鱼等原始脊椎动物。此展区通过复原当时海洋环境,展现了寒武纪时期的特色生物类型,拥有表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复原场景等精品展品。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不具备脊椎动物的总成。与脊椎动物相比,其身体结构相对简单、低级,神经系统没有分化。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腕足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和半索动物门等多个门类。此展区主要通过化石、模型等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类型,拥有震旦角石等精品展品。鱼形动物集体展示了生存时从志留纪至现代无颌类、从志留纪中期至泥盆纪末期灭绝的盾皮鱼类、从泥盆纪早期至现代软骨鱼类、从志留纪中期至二叠纪末期已灭绝的棘鱼类、从泥盆纪至现代硬骨鱼类等多种鱼类。此展区特色突出,拥有发现于中国云南的初始全颌鱼和重庆的袖珍边城鱼等精品展品。重庆恐龙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恐龙大国”,重庆更被誉为一座“建在恐龙脊背上的城市。重庆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截止到2022年,重庆市已在29个区县70余个地点发现过恐龙化石,其中不少是享誉世界的“明星恐龙”。例如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兽脚类恐龙之一——上游永川龙,有“东方巨龙”之称的合川马门溪龙,世界上最小的剑龙江北重庆龙等。特别是2015年在云阳发现的世界级恐龙化石群,化石分布密集、范围广、类型丰富,并形成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侏罗纪原址单体恐龙化石墙。此展区通过大量的恐龙装架、恐龙化石墙、恐龙足迹印模等,展示重庆恐龙种类、分布、特色遗迹等内容,拥有云阳恐龙化石墙、普安云阳龙、磨刀溪三峡龙、恐龙足迹复原场景、原始巴山龙、圆顶龙、李氏蜀龙、普贤峨眉龙等精品展品。恐龙飞向蓝天大多数恐龙和其他爬行动物一样,全身被鳞片所覆盖,但是一些带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有很多恐龙的体表覆盖的并不是鳞片,而是羽毛,并且这些带羽毛恐龙的骨骼特征和原始鸟类非常相近,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此展区通过《恐龙飞上蓝天》科普视频、鸟类化石和复原模型,展示恐龙变为鸟类的过程。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也称兽类,绝大多数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哺乳动物也称受累,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灭绝,给弱小的哺乳动物腾出了生存发展的空间,让哺乳动物的祖先结束了长达1.6亿年的“压迫”,迅速开启了哺乳动物全新的演化之旅。从此,哺乳动物开始多样化发展。此展区主要展示了哺乳动物的起源、分类、演化等内容,拥有东方剑齿象等精品展品。万州盐井沟动物群万州盐井沟动物群经过多次发掘和研究,成为了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研究的发祥地、中国南方产出更新世化石最丰富的地区和中国南方洞穴埋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典型代表产地。是众多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的产地,如古爪哇豺、华南巨貘、谷氏大额牛、大苏门羚、突吻猪獾、咬洞竹鼠等。盐井沟动物群的化石也由此成为了华南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研究对比的重要材料。此展区利用大量的古生物模型装架、化石等,展示了盐井沟动物群的繁盛与多样,拥有华南巨貘、苏门答腊犀、巴氏大熊猫等精品展品。人类征程人之由来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发现最早的“人”是位于非洲的乍得人,距今约700万年。近年来考古证据表明,在长江流域众多史前文化遗址中,以重庆最为密集且最具连续性,重庆地区发现得古人类遗址可建立起从250万年前至今的人类演化与文化演替的大体框架,表明重庆是东亚人类最重要的演化中心之一。重庆境内的巫山龙骨坡遗址,代表了东亚地区目前最早的古人类遗存。此展区主要展示了人类的进化过程以及重庆重要的古人类遗迹等内容。

位于二楼中心展厅西侧,以展示重庆独特的地理风貌、自然资源为轴线,全面介绍重庆的山、水、林、田、湖、草、矿,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共分为前言、自然资源、人与自然、结语等4个单元。重庆自然资源沙盘此展区主要通过数字沙盘投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全面展示重庆山水林田草等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地域特征、地貌类型、特色景观等内容。巴山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位于我国陆地地势第二级阶梯。境内山体叠嶂起伏,以中低山为主,山地面积约6.2万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76%,划分为渝西方山丘陵区、中部构造平行岭谷区、渝东北大巴山构造溶蚀层状中山区、巫山-七曜山强岩溶化峡谷中山区等四个地貌区,此展区主要利用模型、沙盘等展示重庆山地特色,拥有金佛山实体模型、仙女山实景模型、花田梯田实景模型等精品展品。渝水重庆水系发达,江河纵横,湿地众多,境内有河流5300余条,湖泊3000余个,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42条,形成了“一干二骨七支”的水系结构,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2.65%。长江干流重庆境内全长691公里,三峡库区总库容400亿立方米,维系着全国35%的淡水资源。此展区主要展示了重庆江河、湖泊、湿地以及与其相关的地名、生物等内容。林草重庆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森林植被丰富,草地资源以高山草甸为主,颇具特色。重庆市林地资源面积7034万亩,其中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林地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分别为2082万亩和3274万亩。重庆草地资源主要为热性灌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山地草甸类,多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总面积约236平方公里,多与耕地、林地交错分布。此展区主要通过仙女山高山草原实景模型等展品,展现重庆林草的分布特征、种类等内容。田地重庆市土地总面积82374平方公里,因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2.7%。重庆的耕地虽然面积较少,但颇具特色。梁平坝子、秀山坝子、庙宇坝子、丰都太平坝等一大批“粮仓”不计其数。綦江横山梯田、万州罗田梯田、酉阳花田梯田等各类梯田层出不穷。此展区通过酉阳花田梯田实景模型、重庆特色农产品展台等展品,来展现重庆田地的分布特征、形态特色等内容。生物多样性重庆市第四纪冰川时期优良避难地,分布有野生维管植物6000余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00余种,生物丰度指数达56,尤其是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是我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大巴山和武陵山),以及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中国西南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庆,分布有金佛山兰、缙云黄芩、川东灯台报春、荷叶铁线蕨等珍稀濒危植,黑叶猴、小灵猫、中华秋沙鸭、金雕等国际一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此展区利用生物标本墙、文图展板等形式,展示了重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拥有重庆植物标本墙、重庆昆虫表本墙等精品展品。物华天宝矿晶拥有精致的外形和瑰丽的色泽,是人们生活中很受青睐的矿物类型。此展区主要展示湖南的黑钨矿、马达加斯加的蓝晶石、巴西的锂云母、老挝的孔雀石等数十种各种矿石,拥有绿松石等精品展品。重庆矿产目前,国内已知的173种矿产资源中,重庆已发现矿种70种,其中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有44种,开发利用的有23种。重庆优势矿产有页岩气、天然气、地热、锰矿、铝土矿、锶矿、毒重石、重晶石和汞矿,分带明显,分布相对较集中。此展区拥有城口毒重石、大足锶矿、巫山铁矿、酉阳萤石等重庆特色矿石。页岩气重庆市页岩气资源丰富,地质资源量 13.7 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四川和新疆。截止 2021 年底,重庆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9209 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 41%,累计产页岩气 462 亿立方米(2021 年产气 89 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50%,涪陵页岩气田率先建成了我国首个百亿方产能大型页岩气田。此展区利用开采平台模型、水浸实验等,展示了页岩气的开发利用过程和工作原理,拥有页岩气探采模型等精品展品。巴盐重庆地区岩盐资源丰富,分布面积较广,开采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末期,重庆峡江地区就已开始出现制盐,如巫溪宁长、云阳云安、忠县涂井、开州盐汤、彭水郁山等地,当时就已经依靠这些地区古老的盐泉作为了制盐原料。重庆市岩盐主要分布在万州、长寿、合川、垫江、云阳等区县,岩盐矿从小型透镜体到大型岩盐层,规模齐全。岩盐品位高、杂质少,全市岩盐保有资源储量119.59亿吨。此展区主要介绍了重庆盐业开发利用的历史、资源分布特征以及相应的文化遗存等内容。温泉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重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其利用方式的演化,对重庆地区古巴国文化的起源,以及重庆城市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0年,重庆市被原国土资源部评为首批“中国温泉之都”,温泉成为了重庆的一张新名片。此展区主要利用图文展板、地质模型等对重庆的温泉资源分布、重庆特点、重庆开发利用历史进行了展示。地质灾害重庆作为著名的山城,地质灾害是最典型的自然灾害之一。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及盆缘斜坡区,地质环境复杂,坡陡谷深,伴大江大河大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此展区利用漫画形式展示了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重庆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并就灾害的防范和自救进行了科普。保护自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站在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更高维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会构建一幅“万物生生”的盎然景象。此展区重点展示了重庆实施“四山”保护、“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工程,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

位于展馆室外区域,是对展馆室内空间和内容的延伸,主要布置有恐龙模型及生活场景模拟的恐龙主题展区、特色岩石矿石标本主题展区、珍稀动植物图绘与科普墙的自然资源主题展区。

中心展厅
地质演化厅
生命演化厅
自然资源厅
室外主题展区